top of page

​矯正專區 > 分類主題 > 擴弓治療

擴弓治療

​擴弓治療

 

       上下顎骨的寬度通常決定了上下牙弓的大小。上顎牙弓比下顎牙弓大,因此在正常咬合的狀態,上顎的牙齒全都包覆在下顎牙齒的外側。


 

 

       當小朋友有口呼吸習慣時,上顎骨通常寬度會發育不良,造成上顎過於狹窄,進而導致牙弓窄小,萌牙空間不足,進而導致恆牙排列凌亂。

       另外研究統計發現,下顎後縮、或是下顎前突(俗稱「戽斗」)的病患較常併有上顎發育不良的情形。

       當上顎骨過窄時,會壓迫下顎往前生長的潛力,因此可能會限制住下顎的生長,導致下顎後縮的情形無法在生長高峰期獲得改善。然而在下顎前突的病患,上顎窄小並不會抑制下顎往前生長,但會增加日後後牙產生反咬 (意即下顎後牙包覆在上顎後牙外側,與正常咬合相反,稱之為「反咬」) 的機率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當上下顎骨寬度不協調時,臨床上通常可見上顎後牙會往頰側傾倒(往外翻出),下顎後牙會較往舌側傾倒(往內倒)。此種後牙傾倒狀況嚴重時,會形成咬合干擾,某些病患可能會因此較易引發後續顳顎關節的問題。因此當您注意到您的小朋友有下顎後牙過度往舌側傾倒時,他/她極有可能有上下顎骨寬度不協調的問題。

 

       治療的方式,需要使用矯正裝置將上顎骨的寬度撐寬,我們稱之為「擴弓」,擴開牙弓之意,實為擴開上顎骨。此種矯正裝置稱為「擴弓器」。擴弓器乃利用置放於上顎骨正中央的螺絲,透過將螺絲慢慢橫向轉開,進而對上顎骨施加橫向壓力,以達到撐寬上顎骨的目的。

       上顎骨的構造是由左右兩片顎骨構成,兩片上顎骨中央有一道骨縫,上顎骨寬度的發育,是透過骨縫內不斷有新生成的骨頭,進而將上顎骨往外撐寬。骨縫在年紀增長後會關閉,屆時左右顎骨將融合成一整片上顎骨 。

       這道骨縫女性約在骨齡12歲左右會慢慢開始關閉,男性骨縫關閉的年齡約比女性晚1~2年(即骨齡13~14歲)。當骨縫開始閉合時,若施以擴弓治療,則骨縫的阻力增大,會導致上顎骨骨性擴張的效果降低,而會得到較多的齒性擴張(此為不理想的擴弓治療副作用)。當孩童過了17~18歲後,骨縫閉合程度大增,屆時我們將難以將上顎骨撐寬。

       研究統計,需要做上顎擴弓治療的病患,若在10歲前進行早期矯正的擴弓治療,因骨縫暢通,骨性撐寬比例較高,擴弓效果較10歲後好。病患疼痛感少,且後續上顎骨寬度的穩定性也較高,因此小朋友若有寬度異常需擴弓治療,建議早期發現,早期治療。

擴弓治療會痛嗎?

       理論上,當骨縫還是暢通的狀態下(10歲以下孩童),小朋友不會有疼痛感,某些較敏感的小朋友可能在上顎骨中央會有一些緊繃的感覺。當骨縫開始閉合時(骨齡12歲以上孩童),在轉開擴弓器時,孩童可能會抱怨有疼痛感,此時可以適時服用止痛藥以舒緩疼痛。

怎麼知道擴弓有成功?

       當擴弓成功時,上顎骨骨縫被撐開,會在上顎門牙中間出現牙縫。當擴弓治療結束後,再用矯正器把牙縫收起來。有時,過一段時間後,門牙中間的牙縫會自行關起來,這屬正常現象。

擴弓的好處

       當上下顎骨寬度比例良好時,牙齒才能直立在齒槽骨內,協助未來矯正時能達到較理想的咬合,且可減少未來上顎後牙牙齦萎縮或下顎後牙舌側不易清潔等後遺症,亦可減少後牙咬合干擾而致顳顎關節疾患的疑慮。許多顎骨寬度異常的病患未經適當診斷經過矯正治療後,常出現後牙反咬或切齊咬,抑或矯正完後發生後牙牙銀萎縮的現象。

       因此擴弓最大的目的是:使牙齒能夠直立的排列在齒槽骨中央,以利未來牙周健康的維護,並協助矯正治療後能達到較理想的後牙咬合。

Figure-6.jpg
Max_Expander_234x215.jpg
RPE icon.jpg

左​圖虛線所示為上顎骨中央骨縫所在位置,擴弓器螺絲在轉開過程,對骨縫施予橫向壓力,進而將上顎骨橫向撐寬。

上​圖左側為正常後牙的咬合關係(示意圖僅顯示右側後牙),上下大臼齒均為直立且在齒槽骨的正中央。右側顯示上顎狹窄的病患的後牙咬合關係:上顎大臼齒會往頰側翻出,下顎大臼齒會往舌側傾倒。
最右側彩色照片為臨床常見下顎後牙過度傾倒的病例,此為上顎過窄的臨床徵兆。

擴弓若成功,可在上顎門牙中間看到牙縫的出現,通常會隨螺絲越轉越開,牙縫會越變越大。

image2.png.jpg
Cross-bite-back-teeth.jpg
00.jpg

​單側後牙反咬

​雙側後牙反咬

​正常咬合狀況為所有上顎的牙齒包覆在下顎牙齒的外側。

bottom of page